重阳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重阳节

重阳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重阳糕的材料

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渊鉴类函.岁时.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又《岁时杂记》:“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辄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九日食糕》诗: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家一代豪。遂为古今绝唱。”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原料配方

·糯米粉1000克

·粳米粉500克

·赤豆250克

·白糖1000克

·红绿果脯100克

·红糖50克

·豆油25克

料酒50克

制作步骤

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

2、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

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重阳糕浆。

4、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

重阳糕的来历之一

九月食糕 的习俗起源很早,“糕”之名,虽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饵”。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粘性, 二者和合,“合蒸曰饵”。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阳糕的前 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一 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 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后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饮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 重阳节俗。

约自宋代起,重阳节食“重阳糕”的习俗正式见于载籍,如吴自牧《梦粱录》 卷五记临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其后如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亦载北京重九之俗:“糕肆 标纸彩旗,曰‘花糕旗’。”这种插小旗于花糕上的传统,迄今不改。

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藉谐音虚应故事耳,用意则仍在避祸。

重阳糕的来历之二

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