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各地风俗,腊八节各地风俗知多少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腊八节

腊八节各地风俗,腊八节各地风俗知多少

古代腊八节怎么过

驱逐疫鬼仪式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腊八粥

现在知道这些习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穣、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做的腊八粥,无论食材或制作工序,都是百无禁忌,随意搭配,这些就是所谓的现代改良版了。

老北京人腊八节怎么过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北京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旧京还流传一句儿歌:"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

过了"腊八节",便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欢乐的事会连连不断展现眼前。妇女们忙着做针线,做新鞋、绣枕头,裁新衣,为着过年做打算。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文化活动抓紧了演练。尽管"腊八"时节正值数九严寒,但满怀豪情喜迎新年的京城市民,家家户户积钱备物,尽享辛劳一年的好收成。火热的心温暖着和谐的幸福家园,使生活充满了无限欢乐与温馨。

腊八节,老北京除煮粥供佛舍粥、食粥等习俗外,宫廷王府的冰窑在腊八节这天起,开始储窖冰块。“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时节已是冰封严寒之时,人们将皇城之内“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等湖泊内结的冰,运输至景山西门外的雪池冰窑等皇家冰窖里,待暑天时,供皇宫及皇族们享用。

腊八节腊八粥

明代的《永乐大典》载:“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后来粥里又加入红小豆、糯米等米豆及果实,使得腊八粥不但用料逐渐增多而且制作亦越来越精美。

当时,在一些佛寺以及王府家煮的腊八粥很有讲究,有“摆粥”一说,即用各种干鲜蜜饯果品摆出各式各样的图形。如“果狮”,就是用几种果实做成的狮子状装饰,它用已烤干的脆枣作狮身,核桃仁作狮头、狮脚,杏仁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稀把这些果实粘在一起,放在粥罐粥盆粥碗中粥的上面,活像个小狮子。还有讲究的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捏成老寿星、八仙、罗汉等人的形状,作为装饰摆放在粥上供佛并馈赠给亲友,一些王府家常用这些装饰相互攀比争巧,使腊八粥更光彩夺目和更具风趣。

百姓家的腊八粥煮好后要用青红丝和干果红糖在粥上摆出福字、佛字,字的周围还用瓜子仁摆放个圆,寓意福临祥至圆圆满满,然后先放在佛堂的神及祖先像前,叩头祭佛祭祖后才可大家分食。旧时,腊八节这天,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煮粥,人走在胡同里,就可闻到腊八粥的香味儿。

腊八冰

在民间也有吃“腊八冰”的民俗。吃腊八冰是在腊八的前一两天用陶瓷盆盛满冷开水,并放在院中结成冰,待腊八这天早上磕出冰块全家分食之,旧时的说法是“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这当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记忆中的旧京,进了腊月已有了年的气息。到了"腊八节",街市店铺开始筹集玩具、小吃等年货,商品渐增。许多家妇女提前动手制作小磨豆腐、饣各馇之类吃食,还要抽空碾些豆面、黄面等以备春节前炸丸子、蒸糕之用。记得以前从腊月初六晚饭后,母亲总会把大米、小米、江米、玉米米查、高粱米、红小豆、芸豆筛选好,再把核桃、杏仁去皮,把花生米、红枣洗净待用,到腊七晚间便开始熬粥。母亲做吃食很有经验,先把不易煮烂的豆类下锅。待豆软汤红时,再把棒糁、米类、果仁下锅,并不断搅动。约一个多小时后,浓浓的香气从盖沿四溢,让人垂涎。待粥熬到又黏又稠时,就可以出锅盛入瓦盆内待用了。除此之外,母亲还要蒸两屉白面加枣儿、金糕条的大发糕。上面放上青红丝、瓜仁,用大料瓣点上莲花形红点,象征吉利满门。

腊八蒜

老北京还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泡蒜以避算账的晦气

在腊八这天,老北京的百姓家要泡腊八酒及腊八蒜。泡腊八酒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黄酒或高粱酒里,封好口待春节时打开饮用,腊八酒香味扑鼻,还可通血脉暖肠胃。腊八蒜也称腊八醋,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陶瓷罐内,倒满米醋密封好,等到除夕春节吃饺子及拌凉菜吃。这种醋酸中带辣,泡好的蒜色泽呈青绿色,像翡翠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分外香脆。

关于老北京用醋或酒泡“蒜”的食俗,还有一种说法。这要从与“蒜”谐音的“算”字说起。旧京时各家商号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即要算一年的收支盈亏,查算一下自家所欠外债和应收货款债款。当时,一般是在腊八日这天起查算,正如俗语说的“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旧京时称把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自腊八这天起,店员或放债人去催索债款,他们常带一小罐腊八泡的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催还债款来了。借债的穷苦百姓或小商小贩无力还债时,就在腊八、腊月十八、腊月二十八这几天出去躲债,因此,老百姓为了回避算账索债的人在腊八时“算账”,就做成“腊八蒜”或“腊八酒”,把它们吃掉喝掉,以示消除“晦气”,欢欢喜喜过个平安年、吉祥年。

过去人们都说不是腊八这天泡的蒜颜色不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醋泡蒜的反应就是绿蒜瓣辣酸;醋酸香而辣。如今您要是到老北京风味的餐馆用饭,吃炸酱面,一年四季都给您上一小盘翠绿的腊八蒜。

腊八嫁闺女娶媳妇

另外,在过去,腊八这天老北京还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聘闺女、娶媳妇。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门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在这一天办喜事,或选择这天为订婚日以示吉庆。每到这天,老北京的街巷里常有吹打着吉庆乐曲的婚嫁仪仗队伍在人群中穿行,孩子们一边跑着跳着,一边唱着这句歌谣:“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腊八节浴佛会

明清时期,老北京寺庙众多,如柏林寺、黄寺、广化寺等每年的“腊八”都要举行“浴佛会”、“法会”诵经礼佛,并模仿牧牛女献乳糜的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熬粥供佛,还要在寺庙内的浴佛台上用香水(药材配制而成)为释迦牟尼神像洗尘。

广东腊八节怎么过

在广东其实腊八节已经慢慢地淡化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腊八节这个节日,只有一些老一辈的人才记住了这个节日,知道这个节日的会在这一天熬上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来喝。

广东腊八节吃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吃腊八面腊八粥,南方却显得静悄悄。广州人年前过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腊八确实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节的习惯,腊八似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正如南方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过腊八意味着进入年关。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而广东人过的“腊月二十三”,广州人称之为“小年”,要举行“祭灶”的仪式,其实与北方的“腊八”意义一样,只是日子不同。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等。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虽然广东很少人过腊八节,但在腊八节不妨煮碗腊八粥,对养生保健有作用哦!

苏州人腊八节怎么过

寺庙免费发放腊八粥

苏州西园寺和寒山寺已经连续几年都准备大量的腊八粥免费发放给市民,不少人愿意排着长队来到寺里喝腊八粥。以此来体验佛家慈悲为怀、普济众生的济世情怀。

市民DIY腊八粥

没有吃上寺里的腊八粥不要紧,不少市民在腊八节这天选择自己熬制。腊八粥制作的原料为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粘高粱米各50克,红豆、莲子、桂圆、花生米、栗子、小红枣各100克,白糖适量。

首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再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然后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把粘高粱米、红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

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便好。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你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腊八节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暖暖身子。各地腊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争奇竞巧,品种繁多。苏州的腊八粥是怎么样的呢?

苏州人的腊八粥,一是要有青菜,二是不用荤的如咸肉丁、火腿丁之类。一般是将青菜洗净切碎,用油炒过。用黄豆、蚕豆、豌豆、花生,另选配山药、冬笋、菱肉、栗子、银杏、芸豆、豇豆、糯玉米粒、糯高粱米、大黄米之类。煮粥时加一点糯米,放一点盐,差不多要煮好时,放入已炒好的菜,也可放一点味精,搅一下,再略煮一会,有青菜香味透出时,腊八粥就煮好了。

这样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芳香四溢,松软可口,在花生、栗子、银杏等食材的合理搭配下更讲究营养均衡,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等成份,可谓是养生之妙品。

温州人腊八节怎么过

很多人认为腊八粥就像八宝饭一样,里面配有8种原料。其实不是这样的,腊八粥得名,是因为喝粥的时间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许多人家自腊八拉开春节的序慕。在一般人的认识中,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和避邪的日子。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温州人也有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温州,腊八粥中主要用到的是薏米、小米、黑米、红豆、红枣等材料。

徐州人腊八节怎么过

古代这种祭祀活动,徐州地区亦有遗风。解放前徐州南郊奎山,北郊拾屯附近的吴屯、张庄等村,进入腊月,农民便自发组织起来,演练锣鼓、高跷、面具戏等,一直到正月十五,在城里城隍庙聚集方才罢休,俗称“拜会”。这种拜会是村社之间,以锣鼓、杂技、表演等形式相互礼拜、娱乐、竞技。

徐州人喝腊八粥,有许多本地的习俗。一是最好是喝别人家的。旧时,一些人家把熬制的腊八粥分给四邻,或把索要来的腊八粥匀给四邻,其意大概是把腊八谐音视为“拉把”,因为以往生活困窘,孩子多,把一窝孩子拉把大不容易,邻里间要互相扶持,互相吃腊八粥,孩子身体强健。

仔细琢磨,也是,各家做的腊八粥作料不一样,交换食用,能吃到多种粮食,自然会增加营养的。还有些人家把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能多吃几天更好,取其“年年有余”。

喝佛粥。徐州人把寺庙里熬制的腊八粥看成是“佛粥”。民国初年徐州诗人祁汉云诗中曾提到腊八与友在黄楼上用“佛粥”时,想起苏轼来:“欲为佛粥呼狂魄,安得仙才主将坛”。看来“佛粥”之谓是早已有之。

妇女不能在娘家喝腊八粥。民谚有“吃了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说法,有的说是“腊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出嫁闺女必须回婆家,这叫“忌腊八”。老人说,这种忌讳,是说出嫁的闺女到了腊八,就不能再在娘家过了,要回自己家准备办年货了,否则,娘家在大年跟前不吉利。

各地腊八节风俗

河南: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山东“孔府食制”腊八粥: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青海西宁: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宁夏: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甘肃: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陕北: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关中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干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方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山西: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天津: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