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寒的传说有哪些_大寒各地有什么习俗
24节气大寒的传说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为一年中严寒之极点,自冬至后第三十六日的大寒也有所谓“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称,表示严寒之极。古人此时正忙着准备过年,鲜花、年柑等为新春应景之物。秧田须覆盖塑料布或不织布保温
大寒第一候是“鸡乳”,母鸡开始孵育小鸡。
大寒第二候是“征鸟厉疾”,征鸟是指凶猛有攻击性的鸟类,如老鹰、隼等猛禽,因受到饥寒交迫之苦,仍遨翔于天际,展现杀伐的本能追捕猎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第三候是“水泽腹坚”,此时寒冷已极,河川的水结冰直透到水底,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块。
日本的大寒三候是“款冬华。水泽腹坚。鸡始乳。”款冬是少数在寒冬开花的植物。
大寒,与小寒相对,都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黄河流域地区的大寒物候特征为“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意思是:大寒以后阳气上升明显,可以孵小鸡了(就现在情况而言,正月份才开始孵化小鸡)。
征鸟即鹰隼等肉食鸟类,大寒时节多盘旋高空,寻捕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大寒地面气温降至最低点,河内冰层也达到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大寒各地习俗
大寒节气里,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2009年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此外,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总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