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适合喝哪些养生粥
惊蛰养生粥
1、淡菜粳米粥
做法:淡菜50克,粳米150克。将淡菜洗净,粳米除去杂质,洗净。将淡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钟,待粥熟后即成。
功效:淡菜是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的重要食物。淡菜与粳米做粥以粳米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之功,加以淡菜补肝益肾之力,故可补五脏,适宜春季养生食用。
2、猪肝瘦肉枸杞叶粥
做法:大米150克,猪肝100克,瘦肉200克,枸杞叶150克,姜丝3g。枸杞叶择洗干净,猪肝、瘦肉切片,瘦肉用少许生粉腌制5分钟;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1500ml清水,用大火烧开后,加几滴色拉油,倒入大米,沸腾后改用小火熬制20分钟。改大火放入姜丝、猪肝、瘦肉,再倒入枸杞叶,煮滚两分钟,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有护肝、养血、明目的作用。瘦猪肉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本粥养肝阴,清肝热。用于肝阴不足,症见视物不清,或风热目赤、眼涩流泪,亦可用于夜盲症、眼结膜炎、视力减退等属肝阴不足、肝经有热者。
3、生姜粥
做法:鲜生姜6克,红枣2枚,粳米(或糯米)100克。将生姜洗净,切片,红枣洗净,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置于大火上烧沸,再改用小火煮熟即成。
功效:这道粥暖脾胃,散风寒。但生姜不能用食过多,以免口干、喉痛、便秘等症出现。另外外感风热、暑热实邪、阴虚内热者忌食用。
4、山药玉米粉粥
做法:山药粉15克,粳米100克,玉米粉15克。将粳米淘洗干净,下锅煮粥,同时把玉米粉、山药粉用冷水调和,待粥将成时,加入山药、玉米粉,再略煮即成。
功效:有健脾补气的功效。
5、菠菜粥
做法: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取新鲜连根菠菜,洗净后用手撕开。粳米淘净,加水煮粥至米烂汤稠,临熟放入菠菜,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菠菜粥具有补血、止血、和血、润肠的效用。适宜于缺铁性贫血、衄血、便血、坏血病以及大便涩滞不通等症的食疗。
养生注意事项
“春困”和“春捂”在这节气里尤为突出和重要。此时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毛孔和血管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了所谓“春眠不觉晓”的“春困”。此节气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是在寒冷时容易染上的,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从祖国医学上说,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老人更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在《摄身消息论》中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了中医这一观点,尤其在惊蛰里,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不少的传染病都易流行爆发。
饮食调养上主要是以“春夏养阳”为总体原则,适当多进食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和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值得一提的是,此节气各种病菌开始活跃,因细菌而感染的疾病增多,大蒜是一种广谱抗菌食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常吃大蒜对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有作用。在江南一带,民间还爱以菊花的嫩苗(当地称为“菊花脑”)炒菜和煎汤,对高血压头昏或肝火偏盛食之尤宜,可起到降血压、清肝明目的效果。爱好食鱼生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应少食或忌食,以防各类细菌乘虚而入。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o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