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和处暑哪个热 最热的节气是大暑还是处暑
大暑和处暑哪个热 最热的节气是大暑还是处暑
最热的节气是大暑。
作为热的代名词“暑”,根据程度不同,在我国古代被分成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比刚立夏时温度要高,随着日期的推进,也会偶有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大暑在小暑基础上更进一层,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由于降雨、蒸发缘故,空气中湿度较大,形成“桑拿天”现象,是一年中最酷热难熬的时期。
处暑中的“处”字,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即将结束;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所以大暑与处暑两相比较,可以知道大暑是比处暑热的,同时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尤其是北方城市显著。
大暑期间怎么降温
防暑第一招:及时补充水分
成年人一天需要喝八杯水,在大暑时期更要补充水分,喝水时也有讲究:口渴时不要暴饮,要缓缓喝下;喝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以补充流失的盐分;同时喝热水比和冷水要好。
防暑第二招:避免高温出门
从中午到下午3点左右,天气是非常炎热的,尤其是在下午2点,在一些大城市气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所以避免高温出门,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环境中。
防暑第三招:多吃水果蔬菜
在整个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例如:苦瓜,西瓜,冬瓜等,这都有清热解毒降暑的功效,若能根据相应的季节,调整好相应的饮食结构,那么你的身体自然棒棒的!
防暑第四招:不要剧烈运动
夏天可以说是户外运动最好的季节,也是最坏的季节,所以对于那些外出运动的朋友,首先尽量在3点以后出门,其次在运动过程中强度不要太高,我们是去运动强身健体,不是打仗。
处暑养生小常识
1、调起居解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时
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2、秋燥易伤津亏阴
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
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3、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如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4、养脾胃祛湿是关键
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因为胃喜湿不喜寒。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