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和立冬都吃饺子,但是来源和说法不同
在北方很多地方,都说吃饺子是冬至的风俗,也就是“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其实也有地方在立冬吃饺子,每种说法都是有由来的。
在立冬吃饺子的由来是这样的,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大多都希望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劳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要吃饺子。
北方人冬至这一天的饭桌上少不了饺子,光看看“冬至到,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类俗语就知道。据说饺子的出现,就和冬至这个节气有关。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好是大雪纷飞的寒冬。一路上,他发现许多百姓冻烂了耳朵,就用驱寒活血的药材搅拌在肉馅里,然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状,热汤煮熟后施舍给冻伤的灾民。这种最初叫做“捏冻耳朵”的食物后来被命名为饺子。而南方人的冬至,吃的大多是甜甜软软的汤圆、年糕,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南京人还有喝鸡汤、吃豆腐等民俗,前者有进补之意,因冬至开始开始“数九”,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后者则谐音寓意多福。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不同馅肉的寓意
1、 冬至吃饺子习俗: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
算:即核计,清算。如果钱多到要算一个晚上,那是多少呢?谓之算财;或为对选择的祝福,选择大于努力,愿亲戚朋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选择好。
2、 冬至吃饺子习俗:蔬菜馅—即财到之意故为财到饺
财到:即财到了、财神到、既有接财纳富之意。蔬菜馅,即为素馅、菜馅,谓之财到。
3、 冬至吃饺子习俗: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
牛:即牛气之意,炒股朋友们的最爱,天天逢牛市,牛谓之牛财;更祝愿朋友身体健康,牛气十足。
4、 冬至吃饺子习俗: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
洋:即广大,众多;比海还广阔,祝您发洋财,谓之洋财。
5、 冬至吃饺子习俗: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
野:即野外,或为意外。试问,绿色、健康的意外之财,谁不喜欢呢?谓之野财。
煮饺子不粘连的秘诀!
1、水烧开后加入少量食盐,将盐溶解后再下饺子,直到煮熟,不用点水,不用翻动。这样,水开时既不会外溢,饺子也不粘锅或连皮。
2、煮饺子时,在锅里放儿段大葱,可使煮出的饺子不粘连。
3、饺子煮熟后,先用笊篱把饺子捞入温开水中浸一下,再装盘,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4、和饺子面时,每500克面加1个鸡蛋,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多,下锅煮时,蛋白质收缩凝固,使饺子皮变得结实,不易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