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秋节习俗_合肥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合肥中秋节习俗
祭月
老合肥人在中秋节晚上不仅赏月,家庭里的女性还要祭月。成年男性不可以参加这项活动,因为月亮里住的是嫦娥,是女性祭祀的对象,要对着月亮烧香、磕头,小男孩可以跟着母亲、姐姐、嫂子参与。
摸秋
中秋节,可以随意到别人家田地里“偷”点瓜果生吃,不仅不会被骂,被“偷”东西的人家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摸秋”,被“偷”的东西越多,就意味着上天赐予的福气越多。
“摸秋”对新婚夫妻来说还有另外一重意思,盼望生儿育女的夫妻,设香为供,携手拜月,闭着眼睛在篱笆下摸索。摸到南瓜,便预兆生男孩,因南与男同音;摸到峨眉豆(扁豆),便预兆生女孩。
玩火把
中秋节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集体活动——玩火把。全家把酒赏月之后,几个村子的人聚在田间地头,高高举起燃烧的火把,一边疾走一边喊口号,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要参加这项活动,具有驱邪驱怪、庆祝丰收之意。
磨百刀
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磨菜刀。相传元朝初年,统治者惧怕民众反抗,对其他民族实施残酷的镇压政策,就连菜刀也要一百口人才允许使用一把,故称“百刀”。人民忍无可忍,趁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面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条,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兵反抗元朝统治。为了多杀元朝统治者,家家户户在起兵前把菜刀磨得锋利无比,这就是“磨百刀”的由来。
合肥中秋食俗
鸭子
和“磨百刀”相关的还有杀鸭子。传说元朝末年,统治者规定每十户汉人供养一名“鞑子”,近百人用一把菜刀。平时,菜刀要用铁链锁在井坛上。当时汉人为了发起统一暴动,利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将“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信条夹在月饼中,提前分发到全国各地,并在中秋节这天发动起义,一举推翻残暴的元朝。合肥人为了纪念此举,便在中秋节杀鸭子,音似“杀鞑子”。鸭子烧板栗,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吃藕
相传,包公晚年,宋仁宗封赏功臣,因包公为国操劳一生,为官清廉,欲将半个庐州(合肥古称)赐封给他。但包公认为自己为官二十多年,不占民财,两袖清风,如今已是暮年,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自食其力,于是,谢绝赏封,但是毕竟圣意难违,深思熟虑后,只要了一段护城河,就是今天的包河。有一年,庐州大旱,包河周边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饥饿的灾民自然很想吃这包河里的藕。当时包公就亲笔写下“河藕能吃不能卖,愿者挖藕度荒年”的告示叫家人贴到街上,百姓听说后,纷纷下河挖藕充饥,度过了难关。后来百姓们感谢包公的恩德,不愿意将藕挖尽,特意留下许多藕根,让其能繁衍至今,但包河里的藕和一般的藕不一样,人们常说藕断丝连,包河的藕不仅鲜嫩可口,而且每个藕都有七个孔,断而无丝,被人们誉为无丝藕,象征着包公的无私精神,而且合肥还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这里的丝具有了双重含义,除了藕丝的含义外,另一个就是借丝的读音表达的是公正无私的私了。此外合肥人吃无丝藕,还离不了冰糖,以表示“冰心无私”的风范长存。
如今在合肥包公祠两侧、浮庄周围和九狮广场南面的包河上栽植的几十亩荷花,盛夏期间一派荷叶田田,随风摇曳的荷叶翩翩起舞,荷花怒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包河的藕无丝”不再只是一个传说和一段佳话了。
合肥中秋节好去处
1、包公园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包河区芜湖路。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全园以最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蜡像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清风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2、肥西三河古镇
三河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距离合肥市区30多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吴楚之战,1858年,太平军也在此发生过激战,由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如城墙、天王府四合院等。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不仅是旅游的天堂,也是彰显多元文化魅力的舞台和传承文化精华的经脉,非遗园按照历史和形态将文化加以分类,设置了楚汉文化园、千年文房四宝园、佛艺园、大自然玩乐园、中华物产园等子园区,丰富的业态让每个人都可以在非遗园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乐园,让每个游客都可以感慨不虚此行,受益匪浅。此外,非遗园还将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在有趣的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与文化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