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养生保健要注意什么
保健注意事项
第一,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性质温和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这个时候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应该轻松平和地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人们可选择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第三,雨水节气要做好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人们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在日常饮食中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更要少食油腻之品。人们在雨水节气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北方的朋友食疗多以顺滑养胃的粥类食品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另外在雨水时节,人们还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养生食物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这时候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食物,但避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会克伤脾土。
另外,这个节气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当然,广东人的食疗多以汤为主,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而健胃养脾的汤有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笔肉等。
节气美食
豆苗:清热祛火“美容菜”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豆苗的营养价值与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豆苗还含有极多的钙质、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
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具清热作用,春天吃可清热祛火,还助于使皮肤光滑柔软。另外,豆苗还有利于消除水肿。
豆苗的吃法很多,下面向大家推荐一道豆苗蘑菇汤。基本材料就是豆苗、口蘑、金针菇等。在事先炖好的鸡汤或高汤(白水亦可)中放两片姜,加入口蘑。水开后,加入金针菇,煮3分钟,再放入豆苗,加少许盐,注意不要盖盖子,水再开后关火,点入香油出锅即可。
荠菜:药食两用“护生草”
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是这样一种普通易得而又味美、对人又十分有益的蔬菜,因此与历代贫苦人民和贫穷文士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不朽的名句。杜甫有“墙阴老春荠”。北宋范仲淹早年贫寒,常以荠菜为食,他在《荠赋》中写道“陶家翁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征。”苏东坡用荠菜、萝卜和米制成著名的“东坡羹”。南宋陆游晚年对荠菜更是嗜之若命,有诗为证:“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还含有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