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将至 摇扇好乘凉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大暑节气

大暑将至 摇扇好乘凉

大暑节气正是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时候。白居易的诗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虽然酷热,却也最适合静心。老话说“心静自然凉”,每天傍晚一小时,关掉空调,开窗通风,与季节交流,唤醒身体的能量;或与家人、好友去山间、水边,“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其实是与自然亲近、回归心灵的过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初候腐草为萤,热风降临的夜晚,萤火虫会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机捕食。

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伏天,在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苦夏时节,三伏天里难免心浮气躁。清代文学家李渔每到夏季,就关门谢客,一个人躺卧在松树下面,用飞泉水洗砚台,拿积雪煮茶喝。“烦夏莫如赏夏”。

大暑, 由于烈日当头,地面贮藏的热量也大,晾晒衣服、被褥、书籍、皮料,能杀死滋生的蛀虫和病菌。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这种情形被称为苦夏。

【食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节气这一天,讲究吃荔枝,这一习俗也叫“过大暑”。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因为荔枝性热,过去人们常常把它放在井里,能保鲜多日。大暑这天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喝暑羊】

旧时大暑时节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温汤羊肉。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皆宜。三伏天喝羊汤,配以辣椒油、醋、蒜等,全身大汗淋漓,可带走五脏积热,有益健康。

【花逢盛暑】

虽然七月盛夏要经历一年之中最热的伏天,并不适宜植物的生长,夏花的数量也较春花锐减,然而,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夏花,替我们驱赶了烦恼与灼热,将清凉与寂静再次带给生命。

【何以消烦暑 窗下有清风】

三伏天里,傍晚下班、放学回家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冲凉去汗。洗完澡在地板上铺一张竹席或支一把躺椅,备一杯酸梅汤、几片西瓜、泡饭、腐乳和酱菜,可看书可小憩。

入夜,家里地方小的,还会搬出躺椅外出纳凉,三五邻里在街巷树下摇蒲扇,说家常,对下几盘棋。有时天气好,满天繁星,便是孩子们的数星乐园。这时,母亲准备的那一瓶花露水就派上了用场。凡到周末,外出郊游溪旁垂钓,孩子在田间溪边,捉虫、数青蛙,再走得远些,则是全家动身去避暑山间或北方城市,纳凉消暑以度盛夏。

【伏天食瓜】

西瓜可解热毒,故又称“寒瓜”。纪晓岚在《咏西瓜》中,以“凉争冰雪甜争蜜”来写西瓜的味美。文天祥则在《西瓜吟》中,以“下咽顿除烟火气”写其解暑。俗话说“热天一块瓜,胜如把药抓”,自古,食瓜便是消夏良方。

【降火清饮】

大暑时节,不仅身体感觉炎热,心绪也易躁动,适合饮清饮,以降心火、解体热。古时,宋朝清饮为最盛,宋人爱饮冰糖绿豆、沉香水等。现今来看,夏日饮食应重清饮、薄食。

清饮可分为三种,一为清心,二为清口,三则为清肠。清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定自然凉,可使“两腋习习清风生”的绿茶是消夏好物,传统的绿豆汤、酸梅汤、莲子汤,也是清心的上品。此外,欧洲传来的香草冷茶也可降心火。

混合香草青梅汁

材料:青梅 1kg,砂糖 1kg,玻璃瓶 1个,混合香草 1小束 (百里香、马约兰、甜叶菊、薄荷、柠檬香蜂草等,叶片略切使其更易散发香味和功效)

做法:

❶ 梅子洗净沥干(注意蒂头部分一定沥干),以竹签或小刀剔除每颗梅子的蒂。

❷ 梅子放到冰箱中一晚。

❸ 已结冻的梅子放入玻璃瓶,加砂糖腌渍。

❹ 约5——7日,梅子汁渗出,取出梅子,将梅子汁隔水加热杀菌(约20分钟)。

❺ 冷藏保存,饮用时以五六倍饮用水稀释,加入香草束(可依各人口味增减)。

【向屋舍器汲凉】

居家消夏不比在山中水边,首先重视的是房屋本身。其实,北方与南方的降温方式也各不相同,北方干热需避免太阳辐射,而南方湿热则求通风。如上海的石库门,在东西两侧走廊处南北开门,傍晚洗完澡“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穿堂风一过,苦热便消大半。

依循这个法则,想要令屋室温度降低,在外墙种上爬山虎也很适合。一是天然屏障,二来等枝蔓长大还可充当窗帘,三则从视觉上降温。另外,如今随着科技发达,更是有一种屋顶喷雾系统,通过将水变成水珠、水雾,来营造凉爽之意。

【扇微凉】

相比寻找合适的建筑,取扇纳凉则是一种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扇子在中国古代又称“凉友”,有“摇风”或“快哉风”的称号。明代诗人瞿佑就曾云:“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自凉”。意思就是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全靠一把蒲扇,却也是怡然自得,苦中寻乐。

【避暑有山林 悠然慢时度】

赤日炎炎,外出避暑不失为一个养生办法。夏天教人回到自然,从衣服里解放出来,从房屋中解放出来,从一切矫揉造作的生活环境里解放出来。自古以来,避暑地都以依山傍水闻名,各有凉意。

有人在自家造法消夏,有人跋涉往别处清凉。对平民百姓来说,回归自然无疑是躲避溽暑的好去处。避暑地一是要有山林气,高山密林中的气温比平地低得多,山林风中的新鲜空气含有较多氧和负离子,实在是清凉天地。其二是下水,桥畔、池边、海滨,在水中总比在岸上凉快得多。

苦夏,苦夏,究竟如何度夏,方获一片悠然,全看心境吧。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