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以后是什么节气 白露的下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白露节气

白露以后是什么节气 白露的下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

白露以后是什么节气 白露的下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意思之一是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全天24小时昼夜均分;意思之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在农耕文化中,秋分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从秋分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真正的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蟹肥菊黄,一派丰收、美好宜人的景象。但“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晚温差大,气温渐低,秋风渐紧,寒凉又渐重,这对于一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人来说,很易诱发或罹患上感冒、呼吸道疾病、胃寒、腹泻等,所以就需要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付之行动,同时还要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加以调理。

秋分的养生要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良好状态,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所以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秋补,但绝不能盲目的进补。中医养生强调“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即使虚者,也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而进补的原则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好。比如许多人都认为人参是好东西,但对于本身阳亢、阴虚、健康的人滥用人参,会导致兴奋过度、烦躁激动、血压升高、恶心饱胀、鼻孔流血;同样,鹿茸也不大适合这些人常食。

秋分时节“秋燥”仍困扰着人们,“但秋有夏火之余气,故多见温燥;又有近冬之寒气,故有时亦见凉燥”,所以秋分时的燥中透着冷,其结果同样是阴津耗损、皮肤干燥、体液丢失、干咳咽痛……,所以在饮食上要多喝粥,最好是多喝些加以蜂蜜、百合、莲子、藕、梨、芝麻煮出的粥,滋阴润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煎炸的热性食物。

白露节气简介

今年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白露之后,天气慢慢转凉,早晨地面和叶子上有一些露珠。古人把四季和五行配对,秋属金,金色白,所以用“白”来形容秋露,从而称为“白露”。

“白露”风俗活动:

白露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相较于“两至”(夏至与冬至)和“两分”(春分与秋分),虽然白露节气在民间的地位并不算高,但其民俗活动却是异常的丰富多彩。种种趣味盎然的白露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同时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节气。

祭禹王:江浙一带传说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一种祈盼和向往。

白露吃龙眼:闽越之地尤其盛行,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喝白露茶: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白露米酒:江南地区盛行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二十四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