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鬼节是哪一天 有什么习俗
清明节和寒食节只差一天,只不过因为两者时间上很接近,人们就把寒食节取消了,只过清明节。而说到清明节的来源就要追溯到战国时期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一个刚烈正直的人,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还是没有出来最后被火烧死了。因此在清明节的时候禁忌火,而且还要插柳枝、扫墓、踏青等等,南北方的略有差距。
中元节也叫盂兰盆节,盂兰盆节佛教梵语,而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中国自古是佛道并存的,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用盆子摆上贡品,拯救苦难的终生。后来由于儒教的原因,人们把道佛两教合二为一,在七月十五这一天,祭祀祖先,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跟衣服有关,其实是为了给先祖送衣服越冬,度过难熬的地府生活。因此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是十字路口烧纸衣,有时候还会给孤魂野鬼送纸衣,希望它们能够和自家人和平相处。
几个鬼节的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6、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